2019年3月26號,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lián)合中心胡家志課題組在Cell Discovery上發(fā)表題為Optimizing genome editing strategy by primer-extension-mediated sequencing的論文。該研究描述了一種新的方法,可以用來同時定量檢測Cas9編輯效率和脫靶活性以及編輯引起的染色體異常結構,即primer-extension-mediated sequencing(PEM-seq)。這是對基因編輯和DNA損傷修復等領域都有巨大促進作用的新技術。
CRISPR/Cas9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and 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編輯工具酶,在科研領域被廣泛應用,而在臨床方面的應用因為其脫靶活性一度停滯不前。它通過guide RNA(gRNA)與靶向DNA序列的配對,從而將Cas9錨定在靶向基因并誘導產(chǎn)生DNA雙鏈斷裂(DSB)。在基因編輯誘發(fā)的DSB的修復過程中,一定幾率會產(chǎn)生基因突變或者外源DNA片段的插入,從而達到基因編輯的目的。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一個好的基因編輯酶Cas9需要同時滿足高效切割靶位點、低脫靶活性和低染色體異常三個特點。目前在這三個方面,有一部分基于PCR的方法用于估算基因編輯效率,但其結果可靠性有待提高;有一些基于高通量測序的方法可以在體內(nèi)或者體外檢測基因編輯酶的脫靶活性;尚無系統(tǒng)的可定量的測量基因組異常結構的方法。
依據(jù)DNA雙鏈斷裂與染色體易位的原理,胡家志課題組在已有的高通量測序方法(Hu et al., Nature Protocols 2016)的基礎上開發(fā)了靈敏度更高且可以全面且定量評估基因編輯的新方法PEM-seq。與以往基于二代測序評估Cas9脫靶活性的方法相比,PEM-seq不僅可以靈敏的找出Cas9的脫靶位點,還可以精確定量CRISPR/Cas9在靶向位點的切割效率,從而找到更加高效安全的Cas9切割位點。與此同時,PEM-seq還深度揭示了靶向位點附近由于基因編輯而產(chǎn)生的染色體異常結構,例如大片段缺失、染色體易位等。以靶向治療RAG1基因上的RAG1A編輯位點為例,胡家志課題組發(fā)現(xiàn):在Cas9切割位點5kb以內(nèi)存在著占總編輯事件2.5%的大量的染色體缺失倒位等異常結構;更為嚴重的是,這些異常結構可以延伸至距離切割位點50kb甚至更長的領域,足以嚴重威脅基因組的穩(wěn)定性。這些現(xiàn)象揭示了Cas9應用前評估的必要性。應用PEM-seq可以全面地評估Cas9的切割效率及其所導致的大多異常結構,從而優(yōu)化基因編輯策略,以達到獲得最大編輯效率且盡量減少脫靶活性的效果。
同時,為了降低CRISPR/Cas9的脫靶活性,胡家志課題組將現(xiàn)有Cas9變體的突變位點進行了組合篩選,通過PEM-seq篩選出了一個切割效率與野生型Cas9相當?shù)摪蓄l率明顯更低的變體FeCas9。該酶的使用方法與傳統(tǒng)Cas9類似。
此外,PEM-seq在基因組的穩(wěn)定性研究方面還有較大的潛力?;蚪M的修復與DNA修復等因素密切相關,而傳統(tǒng)的方法多用PCR或者分子克隆獲得修復信息,樣本小且存在偏好性。PEM-seq與一些之前的高通量測序方法類似,可以提供較大的數(shù)據(jù)量,且相對而言有一個更加明顯的優(yōu)勢,即定量。PEM-seq可以對DNA修復的步驟進行逐步定量,從而細致地描畫DNA從損傷到修復的過程,以獲得更加精準的模型。
胡家志課題組的博士生尹健行,博士生劉孟竺和博士后劉陽為該文章的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發(fā)計劃和生命科學學院以及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lián)合中心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19-0088-8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nèi)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