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海交通大學徐岷涓研究小組實現(xiàn)了多種苯并吡喃類化合物在微生物細胞工廠中的生物合成,研究成果《Constructing Microbial Hos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enzoheterocyclic Derivatives》于近期正式刊發(fā)在美國化學會旗下合成生物學領域知名期刊《ACS Synthetic Biology》上。
? ? ? ?植物來源的天然產物在藥物研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存在天然藥源質量難以控制,植物種植周期長、受環(huán)境地域影響大等問題。利用微生物細胞來合成植物來源的天然產物,具有工業(yè)化生產的綜合優(yōu)勢,已成為藥物生物技術領域中國際關注的熱點。
? ? ? ?3-羥基色原烷醇和香豆素類化合物生物活性顯著、結構變化多樣,是多種傳統(tǒng)中藥的有效成分,并且都具有苯并吡喃的結構單元。然而長期以來,植物中負責合成吡喃環(huán)的相關酶尚未被發(fā)現(xiàn)。在微生物中,利用異戊烯基轉移酶、單加氧酶和環(huán)合酶催化反應,可實現(xiàn)苯并吡喃結構單元的生物合成。針對角型和線型吡喃香豆素與3-羥基色原烷醇共有苯并吡喃結構單元的特點,我們在微生物中重構了線型和角型吡喃香豆素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徑。利用微生物來源關鍵酶的底物寬泛性,通過飼喂非天然底物改變母核的取代方式,可獲得多種3-羥基色原烷醇、4-羥喹啉以及線型吡喃香豆素(decursinol)和角型吡喃香豆素(lomatin)。
? ? ?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tǒng)生物醫(yī)學研究院為第一署名單位/通訊單位。該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的支持(2018YFA0901900)以及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功能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LMDBKF-2019-02)支持。
?
文章鏈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synbio.9b00405
?
稿件來源:徐岷涓
圖文編輯:王華瑤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