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農業(yè)與生物學院魏新林研究組,將基于LC-MS的代謝組學與多元分析相結合,以表征青磚茶的化學成分,并揭示青磚茶加工對其代謝譜和感官品質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以“LC-MS-based metabolomics reveals the distinct changes of metabolic profile and sensory quality during Qingzhuan tea processing”為題發(fā)表于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1區(qū),IF:3.57)雜志上。上海交通大學在讀博士生程利增為論文第一作者,魏新林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青磚茶(QZT)是主產自我國湖北地區(qū)的一種黑茶。傳統(tǒng)上,QZT是新疆和西藏地區(qū)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茶飲料。如今,QZT已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并作為一種社會飲品而維持文化傳統(tǒng)。最近的研究表明,QZT具有減肥,降血脂,抗糖尿病和抗氧化等功效。黑茶的化學特性和感官品質隨茶品種、加工方法和產地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與普洱茶類似,QZT是一種通過微生物發(fā)酵生產的黑茶,但它是由不同的茶品種制成的:普洱茶是由Camellia sinensis?var. assamica制成的,而QZT是由Camellia sinensis?var. sinensis制成。不同茶品種的茶葉在植物化學特征上明顯不同。此外,不同種類的黑茶的加工工藝也大不相同。例如,六堡茶是在15-18%的含水量,25-55℃的溫度下微生物發(fā)酵0.5-0.8天,而QZT在含水量25-35%,50-65℃的溫度下微生物發(fā)酵15-20天。黑茶加工工藝的這些差異導致其化學成分和感官品質迥異。此外,黑茶是當?shù)匚⑸锇l(fā)酵而成的,具有明顯的地區(qū)特征。例如,茯磚茶是由Eurotium cristatum主導發(fā)酵,而青磚茶主要由Aspergillus fumigatus?和?Bacillus subtilis.發(fā)酵。這些本地微生物的差異顯著影響了黑茶的代謝特性和感官質量。由于茶品種、加工方法和產地的這些差異,QZT在化學組成和感官品質方面可能與其他類型的黑茶完全不同。盡管QZT因其獨特的風味和健康功效而廣受消費者青睞,但對其化學組成以及QZT加工(尤其是微生物發(fā)酵)如何影響其代謝譜和感官品質知之甚少。
?
圖1?UFT、MFT和QZT的香氣(A)、滋味(B)、湯色(C)特征
?
該研究首次表征了QZT的化學組成,揭示了QZT加工過程對其代謝譜和感官品質的影響, 并闡明了關鍵代謝物在QZT加工過程中的生物轉化途徑。在QZT加工過程中,多酚和類黃酮含量顯著降低,而多糖含量則保持穩(wěn)定,而茶褐素含量卻反而增加。感官評價表明,QZT的感官品質主要是在微生物發(fā)酵過程中形成的,該過程極大降低了生茶葉的澀味和苦味,并產生了QZT特有的木質香、陳香和醇厚回甘的滋味(圖1)。魏新林研究組采用基于LC-MS的代謝組學分析并結合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等手段分析茶葉樣品的化學組成,他們發(fā)現(xiàn),微生物發(fā)酵后的茶樣品(MFT)與微生物發(fā)酵之前的茶樣品(UFT)的代謝譜有顯著差異,而MFT與QZT的代謝譜非常相似(圖2)。進一步采用OPLS-DA對其代謝譜進行多元分析,從中鑒定出了QZT加工過程含量發(fā)生顯著變化的102個關鍵代謝物(34個兒茶素、7個氨基酸、8個生物堿、26個酚類、20個黃酮類和黃酮苷類,和7個其它代謝物):其中,兒茶素和類黃酮的含量顯著降低,并且形成了一些新型酚酸和兒茶素衍生物。在青磚茶加工過程中,?原花青素類物質(如procyanidin B2, procyanidin B2 3'-gallate, procyanidin B3, procyanidin B4, and procyanidin B4 3'-gallate)和沒食子兒茶素(如CG, EC 3,5-di-gallate, EGC 3,4-di-gallate, and EGC 3,5-di-gallate)在微生物酯酶的作用下,逐漸水解成非沒食子兒茶素(如catechin, EC, and EGC)和沒食子酸。隨后,沒食子酸被降解并甲基化為甲氧基酚類化合物。然而,這些兒茶素或被氧化成黑茶特有的色素,或被降解成酚酸。例如,catechin/EC/GC/EGC可通過C-環(huán)裂變代謝成diOH-phenylacetic acid,并進一步降解為3,4-diOH-phenylvaleric acid 和3,5-diOH-benzoic acid。另一方面,這些兒茶素在微生物作用下被氧化聚合成茶黃素、茶紅素和茶褐素(圖3)。
?
圖2?UFT、MFT、QZT關鍵代謝物的熱圖分析
?
圖3 青磚茶加工過程中代謝物的生物轉化途徑
?
該研究得到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茶葉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及健康功能評價應用示范”(No. 2018YFC1604400)的資助,魏新林研究員為該項目首席科學家。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afc.0c00581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