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18日 來源: 清華新聞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0
姚期智的全職回國,本身就填補了國內計算機學科的空白:這不只是因為他無可爭議的學術大師身份,更因為在他所從事的算法和復雜性領域,當時幾乎還看不到中國國內學者的身影。而這一領域既是美國理論計算機科學的主流方向,又是計算機界最高獎項——“圖靈獎”獲獎人數(shù)最多的一個方向,對計算機產(chǎn)業(yè)界的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由此,清華的計算機學科第一次集齊了理論、應用、系統(tǒng)結構和軟件四大領域的優(yōu)秀學者,這在國際上也是不多見的。
姚期智帶來了一個從6人增至10人的講席教授組,他們都是國際上算法和復雜性領域最出色的華人學者。從2003年到2006年,除了對各自重點負責的博士生進行學術指導和提供國際交流的機會,講席教授平均每人每年會在清華呆1~2個月。其中,美國加州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姜濤曾用整整一年時間為學生系統(tǒng)講授一門高級算法的課程。
隨著姚期智的歸來,清華計算機學科國際交流的頻率和層次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以姚期智創(chuàng)建的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ITCS)為例,2007年國外學者的訪問日程已經(jīng)安排到了12月31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惟一一位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的教授Avi Wigderson,美國兩院院士、1985年“圖靈獎”得主Richard Karp,因與Rivest、Adleman共同提出RSA密碼獲得2002年“圖靈獎”的著名密碼學家Adi Shamir……這些星光熠熠的名字都曾出現(xiàn)在ITCS的訪問學者名單上。
除此之外,姚期智還接收了來自MIT和UC Berkeley等海外高校的6位訪問學生。而他自己的博士生到三年級以后,基本上每人都有至少一學期的海外學習經(jīng)歷。
在這樣的學術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年輕博士生們,不能不說正享受著近乎奢侈的幸福。當然,他們也用后生可畏的氣勢回報了這種幸福。2006年,清華計算機系有3篇論文入選理論計算機科學領域與STOC并列的最頂級學術會議FOCS(Symposium on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不僅實現(xiàn)了國內學者在該會議上“零的突破”,入選篇數(shù)甚至超過了美國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超一流”大學UC Berkeley。更令人振奮的是,當年24歲的博士生陳汐與來自香港城市大學的講席教授鄧小鐵合作,出色地解決了理論計算機科學的著名難題——二人博弈中納什均衡點的復雜性問題,并因此獲得2006年度FOCS最佳論文獎。
這一年,姚期智的團隊還為國內計算機學者填補了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發(fā)文的空白。
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姚期智的博士生陸品燕曾經(jīng)遇到理論計算機界著名“大牛”、因奠定NP-Completeness理論基礎獲得1982年“圖靈獎”的Steven Cook。Cook告訴陸品燕,清華最初進入他的視野,是作為研究生的重要生源地之一。但是現(xiàn)在,他要把清華看成一個重要的競爭對手了。
2007年4月16日~19日,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成功主辦了第十屆國際公鑰密碼學會議(PKC07),來自世界15個國家的學者參會,姚期智擔任大會主席。這是國際密碼學研究領域和理論計算機研究方向的一次世界級的盛會,首次在中國、在清華召開,又恰逢該會議的十周年慶典,可謂意義深遠。
(記者 程曦 盧小兵)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