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行知 周誠晨)近日,獅山讀書節(jié)系列活動之“古詩詞中的草木情緣”在圖書館嘉書咖啡廳舉行。30余名師生共賞詩經中的草木情緣,共話閱讀之美。意境唯美的詩詞與大自然生物智慧的在一起融合碰撞,現(xiàn)場師生相互分享有趣、新穎的想法,感受古詩詞中的草木情緣。
此次活動邀請了武漢出版社圖書編輯、科普作家劉從康和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趙毓兩位老師帶領同學們翻開經典作品《詩經》,從詩句中認識植物、了解植物,并與在場同學交流閱讀感受。
“爰有樹檀,其下維榖;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劉從康首先通過詩詞引入了“構樹”這一大家常見的植物。翻開《詩經》《山海經》《名醫(yī)別錄》等古書,構樹一直存在于古人的記載中。他分享道:“構樹實用功能強。因為構樹皮質地潔白,纖維又長,所以從古至今都是造紙的好材料?!壁w毓則從自然科學的角度解釋道:“構樹是一種桑科的喬木,聚花果呈鮮艷的橙紅色,并且均生長在一側”,由此帶領在場同學進一步認識構樹。
“《詩經》中有一句話叫‘樹之榛栗,椅桐梓漆’,這里藏著的植物其實就是泡桐;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中的'菽'其實就是大家現(xiàn)在都會吃的大豆;‘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中所提到的荇菜其實是一種花為金黃色的常用觀賞植物”…… 劉從康一邊吟詩詞,一邊展示他自己多年來的觀察筆記,通過手繪的植物插畫和拍攝的實景照片,將植物的印象生動地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共游詩句中描繪出的生機景象的同時,趙毓就提出的植物分享了關于自然科學知識,從植物分類到果莢性狀,帶領大家漫游在充滿好奇和樂趣的大自然中。從古書中尋找植物的足跡中,劉從康總結道:“幾千年歷史以來,這些植物其實并沒有消失。它一直存在于我們身邊,只是等待這我們去發(fā)現(xiàn),去認識?!?/span>
《詩經》作為經典著作,從風俗、地貌、植物、動物等多方面描繪出古代的社會風貌,豐富的內容,凝練的文化價值十分值得去潛心閱讀?;顒又?,劉從康鼓勵同學們多多閱讀古書,感受古書中的“多識之學”:“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古書含本草,含農事,含譜錄,含雜記,閱讀古書,受益頗多?!遍喿x不僅是收獲的過程,也是鍛煉自己思維,不斷求真的過程。以“卷耳”和“蒼耳”的訛誤由來為例,劉從康向大家講訴自己按照朝代發(fā)展查閱多本古書,在不斷學習和比較后,最終求證“蒼耳”即為“卷耳”的經歷:“讀書可以不斷豐富自己,扎實自己的根基,讓自己感知歷史,接近真相?!?/span>
“老師,我回憶起在我家鄉(xiāng)的一種植物總是結有紅色的小果子,不知道能不能食用?”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研究生林葉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劉從康笑著回答道:“雖然我和你一樣都會被植物的果實味道所吸引,但野生植物的食用安全當然要注意?!薄皩χ参锏囊磺挟a生興趣是一件好事”,與此同時,他也提到,感受植物之美的關鍵就是走出植物園,在真正的大自然中發(fā)現(xiàn)植物,觸摸植物。趙毓談到,讀書可以知道很多事物的本源,拓寬自己的寬度。劉從康勉勵在座同學“書要讀,路也要走”,在古書中汲取大量知識,在實踐中深刻認識,融會貫通,兩方面需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活動結束后,來自文法學院的研究生于姝晨談到了自己的感受:“我覺得這是一次體現(xiàn)學科完美融合的活動,從文學中探尋植物,從植物學中感受文學之美,讓我對兩門學科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審核:范金鳳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