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轉移是導致癌癥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如何有效抑制腫瘤轉移是目前癌癥治療的難題。淋巴結是上皮來源的腫瘤(如乳腺癌等)發(fā)生轉移的首要場所。臨床研究表明,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的患者預后差。因此,發(fā)展有效干預淋巴結轉移的手段對于抑制腫瘤轉移具有重要的科學和臨床意義。傳統(tǒng)的手術及放療等方式清除淋巴結轉移灶會帶來諸如淋巴水腫、疼痛、感染及其他副作用。發(fā)展可提高淋巴結藥物遞送效率,增加淋巴結藥物富集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針對這一問題,華南理工大學納米醫(yī)學和生物材料團隊的研究人員提出通腫瘤淋巴管提高向淋巴結遞送示蹤劑或藥物的新策略?;谒麄兦捌诎l(fā)展的腫瘤酸度響應的尺寸轉變iCluster遞送系統(tǒng)可增強腫瘤滲透的特點,研究人員在此研究中進一步發(fā)現(xiàn)iCluster在腫瘤組織釋放的小尺寸顆??梢愿行нM入原發(fā)腫瘤的淋巴管,從而進入淋巴結,殺傷其中可能存在的腫瘤細胞。定量分析和熒光成像實驗清晰地證明了iCluster在原發(fā)性腫瘤的存在下有利于其前哨淋巴結中熒光示蹤劑和抗腫瘤藥物的富集。研究人員進一步在早期轉移和晚期轉移的乳腺癌模型中證實iCluster可抑制轉移的發(fā)生,延長小鼠的生存期,有效提高抗腫瘤轉移的療效。研究成果以“Enhanced Primary Tumor Penetration Facilitates Nanoparticle Draining into Lymph Nodes after Systemic Injection for Tumor Metastasis Inhibition”為題發(fā)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ACS Nano, 2019, 13, 8648-8658,全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9b03472。
論文的第一作者劉晶博士,通訊作者李洪軍博士和杜金志研究員,華南理工大學為論文第一署名單位和通訊單位。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基金委、廣東省杰出青年基金、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創(chuàng)新團隊等項目的支持。該研究成果發(fā)表后被ACS News Service Weekly PressPac以“Nanoparticle therapy targets lymph node metastases”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并被Science Daily, Phys.org, The Medical News, Nanowerk, Technology Networks等多家媒體轉載。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