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5-16日,華南理工大學“海內外優(yōu)秀青年學者論壇”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分論壇(第二場)在大學城校區(qū)B6-207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次論壇共邀請到了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美國明州大學、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美國圣裘德兒童研究醫(yī)院、美國貝勒醫(yī)學院、加拿大國家野生動物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學等7位海內外優(yōu)秀青年學者,學院負責人及學院師生70余人參加了此次論壇。
??
????論壇現(xiàn)場
? 論壇上,7位優(yōu)秀青年學者為學院師生帶了精彩的學術報告。黃術強博士主要介紹了微流控技術與系統(tǒng)生物學的集成研究,并結合其個人的研究成果,著重介紹了微流控技術在系統(tǒng)生物學(Systems Biology)和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中的應用。劉亞楠博士主要講述了近年來含釕、含硒化合物及納米藥物在抗腫瘤領域的研究進展。邵月婷博士主要介紹以狨猴和多巴胺能神經細胞為研究對象,甲基汞的神經毒理機制特別是其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氏病的關系。石曉鐘博士長期從事基因表達的轉錄調控研究,主要介紹轉錄調控機制方面的一些研究,包括運動肌肉干細胞、運動肌肉的發(fā)育和分化、以及胚胎早期發(fā)育分化過程中的轉錄調控。汪國良博士從事心血管疾病的基因診斷和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報告中通過舉例說明基因診斷在遺傳性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中的作用,并進一步探討房顫的分子機制。李明輝博士致力于計算生物物理和生物信息學的方法發(fā)展及其在癌癥基因組等方面的應用,具體介紹了估計和解釋序列變體及癌癥突變對蛋白質功能的影響。張暉博士專長為臨床試驗的設計和統(tǒng)計分析,同時系統(tǒng)地研究和比較了廣義線性混合模型和廣義估計方程在分析縱向離散數(shù)據(jù)中的作用,并基于U統(tǒng)計方法提出了一種新的非參模型,主要介紹了縱向計數(shù)型生物醫(yī)學數(shù)據(jù)中偏大離差的檢測方法。
???
?青年學者與師生交流
?論壇中,與會教師和研究生就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和問題與報告人進行互動交流,現(xiàn)場氣氛十分活躍。
?華南理工大學“海內外優(yōu)秀青年學者論壇”于2015年11月首次啟動,旨在面向全球邀請擁有不同學術背景的青年才俊,圍繞國際科學前沿、熱點研究領域以及行業(yè)產業(yè)的技術問題等展開探討和交流。通過這個平臺,互相啟迪、開拓視野,增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雙方共同發(fā)展。
???
報告人簡介:
?黃術強博士主要從事微流控技術的理論和應用研究,并將各種微流控技術應用于生物學和化學中等領域,其研究對象包括細菌,血紅細胞,酵母菌,腫瘤細胞和古生菌等。公開發(fā)明專利4項,第一作者發(fā)表SCI論文和專著5篇,其他作者4篇,其中包括Nature, Nature Microbiology, 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 Biomaterials, Lab on Chip 等刊物,并在重要國際會議(SEED,F(xiàn)SSB等)做大會報告。于2005年和2011年在中國海洋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別獲得理學學士和理學博士學位,2012年至今在杜克大學生物醫(yī)藥工程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劉亞楠博士主要從事含釕、含硒化合物及納米藥物的設計合成及抗腫瘤活性的研究。近年的主要研究工作:①開展了釕配合物的合成、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信號通路及其細胞成像研究;②功能化納米硒、含硒化合物抑制腫瘤血管形成及信號轉導通路的研究。已經發(fā)表19篇SCI科研論文,其中作為第一(包括共同第一)作者的論文11篇,其中包括Biomaterials, Nanoscale等專業(yè)頂級刊物。于2005年在沈陽工業(yè)大學獲得工學學士學位,2009年在暨南大學理學碩士學位,2013年7月于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2013年10月-2015年8月在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化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邵月婷博士研究背景涉及醫(yī)學與環(huán)境健康等多學科領域,目前從事金屬汞對人神經毒性及致病機制的研究,以及甲基汞在野生魚類如北極紅點鮭魚(Arctic char) 的生物富集效應與其生長速度的研究。第一作者發(fā)表SCI論文5篇,其中包括Toxicology Science, Toxicology 等毒理學領域頂級期刊,其他作者13篇,參編英文書籍一本,并在美國、加拿大毒理學年會上報告結果。于2000年和2008年在白求恩醫(yī)科大學和吉林大學分別獲取醫(yī)學學士和醫(yī)學博士學位。2009年在加拿大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BC) 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2015年在UNBC 獲得環(huán)境科學(毒理學方向)博士學位。2015年10月至4月在加拿大國家野生動物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助理工作,目前在渥太華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石曉鐘博士長期從事基因表達的轉錄調控研究,主要利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動物體內基因敲除和轉基因技術及胚胎干細胞體外培養(yǎng)等技術。迄今已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以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發(fā)表SCI收錄的論文14篇,其他作者10篇,包括Genes & Development, EMBO J, 和Cell Stem Cell等專業(yè)雜志,并獲AHA和FASEB會議的邀請報告。他于1997年于廈門大學獲理學士,2002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獲博士學位,隨后在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yī)學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從2007起,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任助理教授職位。
?汪國良博士從事心血管疾病的基因診斷和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第一作者發(fā)表SCI論文4篇,其他作者5篇,其中包括CirculationResearch,Cardiovascular Research, Journal ofMolecularand Cellular Cardi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等專業(yè)頂級刊物。于2000年和2008年在安徽醫(yī)科大學和北京大學醫(yī)學部分別獲得臨床醫(yī)學學士和理學博士學位。2008年8月-2009年11月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Libin心血管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12月至今在美國休斯敦貝勒醫(yī)學院和德州兒童醫(yī)院從事博士后和副研究員工作。
?李明輝博士致力于計算生物物理和生物信息學的方法發(fā)展及其在癌癥基因組等方面的應用。迄今為止以第一作者在該領域發(fā)表論文11篇,其中包括 Cancer Res.,Nucleic Acids Res.,J. Chem. Theory Comput., J Phys. Chem. B., Biochemistry等專業(yè)頂級刊物,受邀著作1 篇及多篇合作作者文章。于2004年在東北師范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2010年7月于吉林大學理論化學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理學博士學位。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11月-至今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張暉博士專長為臨床試驗的設計和統(tǒng)計分析,同時系統(tǒng)地研究和比較了廣義線性混合模型和廣義估計方程在分析縱向離散數(shù)據(jù)中的作用,并基于U統(tǒng)計方法提出了一種新的非參模型,該方法展示了很好的穩(wěn)健性,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已在包括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自然雜志免疫學分刊(Nature Immunology)在內的SCI雜志發(fā)表論文約70篇,摘要十余篇,專著章節(jié)3篇。長期為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等14家雜志擔任審稿人,另為國際統(tǒng)計與概率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等5家雜志擔任編委。曾受邀為美國聯(lián)邦醫(yī)學基金,荷蘭衛(wèi)生福利及體育部評審基金申請,且擁有一項專利。于1998年和2001年在南開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分別獲學士和碩士學位,2010年于羅切斯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0年6月-至今在美國St. Jude兒童研究醫(yī)院擔任助理教授。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