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仁禧院士遺體告別儀式舉行
(轉(zhuǎn)自武大新聞網(wǎng))(記者陳麗霞)中國共產(chǎn)黨優(yōu)秀黨員、著名化學家、我國生物醫(yī)用高分子材料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卓仁禧先生因病醫(yī)治無效,于北京時間2019年8月6日15時15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9歲。
卓仁禧院士逝世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國科學院對卓仁禧院士去世表示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卓仁禧院士去世表示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并敬獻花圈。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對卓仁禧院士去世表示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吳官正對卓仁禧院士去世表示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并敬獻花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陳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國務委員、國務院秘書長、機關黨組書記肖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對卓仁禧院士去世表示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并敬獻花圈。
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領導,湖北省、武漢市有關領導,武漢大學以及相關高?;驒C構的領導在卓仁禧病重期間前往探望,或逝世后前往吊唁,或發(fā)來唁電唁函,或敬獻花籃、花圈,以不同方式對卓仁禧院士去世表示哀悼。他們是: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春禮,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蔣超良,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教育工委書記王艷玲,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原科技部副部長程津培院士,原教育部黨組成員顧海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院士,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湖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蔣昌忠,北京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黃泰巖,南昌大學校長周創(chuàng)兵,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長郝芳,西北工業(yè)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院士,湖北大學校長謝紅星,北京大學原校長周其鳳院士,復旦大學原校長楊玉良院士,中山大學原校長曾漢民,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原黨委書記郝翔,華南理工大學原校長王迎軍院士,貴州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丁雄軍,泰康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陳東升,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韓進、校長竇賢康院士等全體校領導。
發(fā)來唁函、唁電、敬獻花籃花圈、前往吊唁、慰問家屬的單位和個人還有: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家教育部、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工作局、化學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北省委辦公廳、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協(xié)湖北省委員會辦公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院士專家聯(lián)絡服務中心、省總工會,中共武漢市委辦公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市院士咨詢服務中心,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三十多所高校以及復旦大學化學系、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等十多個相關學院,中科院化學研究所、中科院長春應化所、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等科研機構,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中國化學會、湖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等學會協(xié)會,武大有機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企業(yè),復旦大學校友會、武漢大學校友企業(yè)家聯(lián)誼會、武漢大學化學系各屆校友等,兩院院士還有(按姓氏筆畫排序):于吉紅、萬惠霖、王玉忠、王琪、田中群、田昭武、馮守華、劉云圻、朱道本、孫世剛、楊萬泰、吳奇、吳鋒、沈家驄、張禮和、張乾二、陳軍、陳孝平、周其林、鄭蘭蓀、趙玉芬、姚建年、徐如人、唐本忠、黃本立、程正迪、顏德岳。
武漢大學李德仁、劉經(jīng)南、張祖勛、朱玉賢、張俐娜、龔健雅、夏軍等院士,彭斐章、胡德坤、馬費成、於可訓等人文社科資深教授,武漢大學全體校領導,劉道玉、齊民友、陶德麟、侯杰昌、李健等學校老領導,武漢大學黨政職能部門和相關院系、科研機構、附屬單位等也以不同形式對卓仁禧院士逝世表示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并敬獻花圈。
12日上午,武昌殯儀館天元廳內(nèi)莊嚴肅穆、哀樂低回,卓仁禧先生的遺體靜臥于花叢中,鮮紅的黨旗覆于胸前?;ㄈ屯炻?lián)布滿了大廳四周,鮮花圍繞的正面墻中央懸掛著卓仁禧院士的照片,兩側是“化學泰斗深仁厚澤功高業(yè)偉 卓越大家福禧永佑風范長存”的挽聯(lián)。韓進、竇賢康、談廣鳴、李建成、趙雪梅、沈壯海、唐其柱、李資遠等校領導,劉道玉、劉經(jīng)南、劉書穩(wěn)、駱郁廷等學校老領導,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胡德坤、馬費成,北京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黃泰巖,貴州省能源局局長丁雄軍,武漢市科協(xié)黨組書記、副主席陳光勇,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解孝林,以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大學、湖北工程學院等相關院系領導和老師,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黨委書記萬紅慧、校內(nèi)相關職能部門和學院(系)負責人,師生代表,卓仁禧院士的親屬、生前友好及學生等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
上午8時15分,卓仁禧院士遺體告別儀式正式舉行。儀式由韓進主持,竇賢康介紹了卓仁禧院士生平。大家在默哀之后,一一向先生鞠躬送別。
卓仁禧院士1931年2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廈門市;1953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同年分配到武漢大學化學系任教;1957年至1959年到南開大學進修,在前蘇聯(lián)專家指導下進行有機硅化學研究;1960年任武漢大學化學系講師,1978年晉升為副教授,1982年晉升為教授;1983年至1984年赴美國耶魯大學做訪問學者,從事生物活性化合物研究;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0年當選為國際生物材料聯(lián)合會會士( Fellow);歷任武漢大學化學系主任、生物醫(yī)用高分子材料國家教委開放實驗室主任等;2018年12月光榮退休。
卓仁禧院士曾先后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審組成員、中國生物材料委員會副主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武漢市科技專家委員會主任、湖北省高級專家協(xié)會副主席等職務;擔任《高分子學報》《離子交換與吸附》、Chinese Journal of Reactive Polymers和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等國內(nèi)外雜志副主編,Polymer International雜志執(zhí)行編輯,《高等學?;瘜W學報》和《高等學校化學研究》雜志編委等。
卓仁禧院士畢生從事有機硅化學和生物醫(yī)學高分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屢擔國家重任,從研制光學玻璃防霧劑,到彩色錄像磁帶粘合劑和助劑等,不斷攻堅克難,成功解決了不少關乎國防及民生的難題。上世紀七十年代,根據(jù)國家需要,卓仁禧院士創(chuàng)造性研制成功有機硅光學玻璃防霧劑,作為保護涂層應用于國防等多個領域;卓仁禧院士還與同事們一起將作為原材料的二元共聚物部分水解,同時加入一種有機硅化合物作為助劑,成功解決了當時電視屏幕的“閃”點問題。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卓仁禧院士開始系統(tǒng)研究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生物醫(yī)學領域的應用問題,在聚磷酸酯合成方法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新的溶液縮聚催化反應和脂肪酶催化含磷環(huán)狀單體的開環(huán)聚合反應。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卓仁禧研究組研究基因治療化學載體,并取得出色成果。由于在有機硅化學和生物材料領域所取得的系列創(chuàng)新性成果,卓仁禧院士獲得了多項國家級獎勵,包括國家科學大會獎兩項,國家科技發(fā)明獎三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四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兩項,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二等獎等。
卓仁禧院士十分重視學科發(fā)展和科研平臺建設。上世紀八十年代,卓仁禧院士從美國進修回國后,結合國內(nèi)外高分子學科的發(fā)展趨勢及國家需求,在當時科研條件非常艱苦的環(huán)境下,以遠見卓識和高昂熱忱在武漢大學化學系開創(chuàng)了生物材料研究方向,并系統(tǒng)開展生物醫(yī)用高分子材料研究,包括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生物醫(yī)學領域的應用,藥物及基因傳遞載體,生物活性高分子,磁共振造影劑,固定化酶及其應用,組織工程材料等。目前,該方向已成為化學、材料、生物、醫(yī)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術前沿和熱點領域。卓仁禧院士帶領的生物醫(yī)用高分子材料實驗室于1993年被國家教委批準成立開放實驗室,并于2003年被教育部批準成立重點實驗室。目前,該實驗室已經(jīng)成為我國生物醫(yī)用高分子材料領域具有國際影響的重要基地,建立了一支創(chuàng)新能力強、結構合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高水平科研隊伍,取得了一系列特色鮮明的原創(chuàng)性高水平研究成果。
卓仁禧院士執(zhí)教六十多載,始終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以行立教、鼓勵創(chuàng)新。他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思想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常常鼓勵學生“要創(chuàng)新地學習”,在指導研究生時因材施教,給予學生創(chuàng)造空間。在七十多歲的時候,卓仁禧院士仍然堅持親自講授研究生課程,他講解化學原理深入淺出、推論嚴謹,且有問必答、風趣幽默,令學生如沐春風;八十高齡時,他仍然關心實驗室的科研工作進展,常常與實驗室老師探討研究前沿,還到實驗室對研究生的科研方向給予具體指導。半個多世紀以來,卓仁禧院士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研究高分子材料和生物材料的優(yōu)秀人才,他們中的很多人已成為我國相關領域的科研中堅力量。
卓仁禧院士是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科學家,他懷揣科學強國之夢,畢生服務國家所需,身體力行地書寫了一名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對黨和國家的無限忠誠。卓仁禧院士于1960年、1987年先后兩次獲“湖北省勞動模范”稱號,1986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晚年的卓仁禧院士仍積極參與學術科研活動并推動科研成果轉(zhuǎn)化,為學科發(fā)展和地方經(jīng)濟建設獻計獻策。卓仁禧院士深信“黨支部活動對于增強老師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八十高齡時仍積極參加黨支部活動,2016年被評為“武漢大學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作為我國生物醫(yī)用高分子研究領域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卓仁禧院士把畢生奉獻給了我國的科研和教育事業(yè),為我國化學學科特別是高分子學科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卓仁禧院士身上體現(xiàn)的實事求是、矢志創(chuàng)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卓仁禧院士的去世是中國科學界和武漢大學的重大損失!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學習和弘揚先生的崇高品格、治學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把武漢大學早日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攝影:金鑫 ?編輯:伍軒)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nèi)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