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14日出生于福建省光澤縣,祖籍江西萍鄉(xiāng);1963年7月畢業(yè)于武漢大學化學系;1963年7月至1973年7月在北京鐵道科學研究院金屬及化學研究所工作;1973年7月調任武漢大學化學系講師;1985年5月至1986年7月獲日本學術振興會獎學金(JSPS)赴大阪大學做客座研究員,從事高分子溶液理論研究;1986年12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88年6月晉升為副教授;1993年6月晉升為教授;2011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年6月光榮退休。
1962年張俐娜(右一)與同學在武漢大學圖書館門前
張俐娜院士是中國化學會纖維素專業(yè)委員會發(fā)起人,曾先后兼任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專業(yè)委員會分子表征學科組主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環(huán)境材料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第十、十一屆評審組委員,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九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第十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第八、九屆民盟中央委員,第八屆湖北省政協(xié)常委。擔任美國化學會刊物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副主編,《高分子學報》、Cellulose、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Bioactive Carbohydrates and Dietary Fibre等多個國內外學術刊物編委。
1988年張俐娜(右)指導本科生做實驗
張俐娜院士畢生致力于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工作,積極投身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屢挑重擔,尤其是在天然高分子及高分子物理領域潛心研究,攻堅克難,取得一系列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成果。在纖維素和甲殼素的研究方面,張俐娜院士針對農林廢棄物中大量的纖維素以及海產品加工廢棄物中的甲殼素和殼聚糖等天然高分子,她利用水溶劑實現其“綠色”轉化;面對最難溶解的高分子,她開創(chuàng)了一系列嶄新的無毒、低成本的“綠色”溶解技術,并初步實現綠色工藝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和甲殼素纖維的工業(yè)化。這些成果在生物醫(yī)學、能源儲存、污水處理和紡織制造等方面極具應用前景。
2000年張俐娜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 ??
? ? ?張俐娜院士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863、國際合作等重大項目20多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600余篇,被他人引用近兩萬次;獲準專利100余項;主編專著有《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及應用》《天然高分子科學與材料》《基于生物質的環(huán)境友好材料》等;組織撰寫了國家“十二五”重點規(guī)劃圖書《天然高分子基新材料》系列叢書共十部,也是目前國內外第一套詳細介紹天然高分子的學術專著;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及技術發(fā)明一等獎1項;2012年度入選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其研究成果的原始創(chuàng)新性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2011年,她獲得國際可再生資源領域最高獎——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2015年英國皇家化學會Chemistry World刊物對張俐娜院士進行了專訪并評價她為“中國‘綠色’化學的先驅和斗士”。
2013年張俐娜(左)和杜予民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張俐娜院士心系國家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主動投身于國計民生領域重大課題攻關研究,無私奉獻,充分體現了當代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和價值追求。她主持承擔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局咨詢項目“海洋生物質資源開發(fā)與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以及“發(fā)展綠色和可持續(xù)化學與化工的重要性及對策”,為國家海洋經濟及可持續(xù)化學與化工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參考。張俐娜院士始終堅信科研首先應該服務于國家的重大需求,十分注重產學研結合和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并為之鍥而不舍。她帶領科研團隊長期致力于天然高分子的研究及開發(fā),不少成果已經或正在進入產業(yè)化試驗階段,為我國可再生資源的研究和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張俐娜院士獲得2012年度武漢市科技最高獎——科技重大貢獻獎,以表彰她在生物大分子新材料和生化品基礎研究領域取得的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原始創(chuàng)新性成果。?
2019年8月張俐娜(右一)指導研究生
? ? ?張俐娜院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以德執(zhí)教,潛心教書,精心育人,為人師表。她在教學科研一線辛勤耕耘數十載,年逾七旬仍堅持在講臺上給本科生授課,她的《高分子科學導論》課堂深受學生喜愛。她常鼓勵學生“中國人應該做自己的創(chuàng)新工作,而且在做基礎研究時還要考慮應用前景,這樣才對國家、對人民有用,也才會有科研激情和動力”。她非常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注重對學生進行學術道德、人品和愛心責任等多方面的教育,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他們中的很多人已成為相關領域的中堅力量。張俐娜院士還非常關心學院發(fā)展和青年教師成長,經常給予青年教師在業(yè)務等方面悉心指導和幫助。她曾榮獲1993年“全國優(yōu)秀教師”、1996年中國婦女英文版封面人物、200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被學生評選為2017年“武漢大學我心目中的好導師”、榮獲2019年“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杰出貢獻校長獎”等榮譽。
張俐娜在實驗室
張俐娜院士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模范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主動參政議政,積極建言獻策。在擔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和湖北省政協(xié)常委期間,她先后在全國、省、市政協(xié)會議上提交60余項提案,撰寫多條參政議政信息,并多次對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建言獻策,獲得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和肯定。她還應邀到國內外近70所院校進行講學,傳播天然高分子前沿知識以及創(chuàng)新、奉獻和鍥而不舍的科研精神。同時,她還到20余所中小學作科普、勵志教育講座,結合自身經歷講述如何愛國、愛家以及如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有用人才,為下一代的茁壯成長樹立了榜樣。她還用自己的收入向中學母校和故鄉(xiāng)中學捐贈獎學金,激勵后輩成長成才。2019年,張俐娜院士光榮入選湖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最美芳華?70年70人”。
張俐娜在辦公室
作為我國天然高分子科學領域的杰出科學家,張俐娜院士把自己的一生無私奉獻給了祖國的科研和教育事業(yè),為我國化學學科特別是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領域的研究和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張俐娜院士身上體現的以德執(zhí)教、求真求新、淡泊名利、勇于開拓、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張俐娜院士的逝世是中國科學界和武漢大學的重大損失!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學習和弘揚她的崇高品格、治學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把武漢大學早日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張俐娜院士千古!
?遵照張俐娜院士生前意愿,張俐娜院士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紀念網頁地址:http://www.chem.whu.edu.cn/ctdnzlnys.htm
紀念館地址:http://www.chem.whu.edu.cn/ctdnzlnys/xhly.htm
武漢大學張俐娜院士治喪委員會聯系人及電話:
何劍超:186 27103 717
齊 ?悅:187 0719 4277
段 ?博:159 2625 5770
傳 ?真:027 6875 4067
郵 ?箱:hxydzb@whu.edu.cn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